无人机赋能林业,智慧巡护展翅高飞

6月4日上午,长汀县智能中心内,工作人员胡晓华如往日一般,轻点大屏幕,开启了每日的无人机巡护工作。“只要在屏幕地图上圈定需要巡查的山林区域,无人机便会即刻出动。瞧,这一片就是策武镇的巡护范围。”胡晓华话音刚落,策武镇林业站的无人机巢画面便出现在屏幕上。



随即,无人机巢缓缓开启,无人机沿着平台AI规划的安全航线,向着山林飞去,山林的实时动态清晰呈现在眼前。据悉,目前长汀县共设有5个这样的无人机巢,分别部署在大同、策武、河田、濯田等重点林区乡镇,实现了重点林区无人机巡逻的广泛覆盖。


近年来,长汀县林业局积极拥抱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大力探索“无人机+林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林业无人机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集预防管理、巡护信息采集、智能识别、统计分析、自动派发等功能于一体,并引入先进的无人机技术,为林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胡晓华介绍道:“无人机搭载的高清红外相机,可以实时拍摄并记录飞行途中的影像。借助智能AI识别技术,能够精准发现林木砍伐、野外用火、松枯死木等情况,并自动将相关信息派发给属地林业站。


”林业无人机智能管理平台构建起了一套高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从事件自动识别上报,到智能受理派发,再到快速任务处置和自动核查结案,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确保林业事件从发生到处置的及时性。同时,飞行采集的数据会自动存储,方便随时回溯对比,为林业决策和图斑比对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无人机在林业巡护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策武镇林业站站长范彬昆对此深有体会。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护林员,他感慨道:“以前没有无人机的时候,我们主要依靠护林员步行或骑摩托车巡护,很多偏远地区难以顾及,存在不少巡查盲区。


现在有了无人机,智能中心会及时推送巡护任务,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快速处理,管护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科技的助力,让巡护工作摆脱了过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真正实现了高效巡查。


数据显示,自长汀县林业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运行以来,5架无人机累计开展智能巡查6056次,巡查总里程达56235.5千米,采集照片448902张,回传视频5849个。



近一年,通过无人机智能分析平台上报的1612件林业相关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处置率达100%。此外,该系统还减少人工巡检6000余人次,节省人工成本超90万元,减少碳排放约14.3吨。


无人机替代传统人力巡护,不仅提高了巡护质量,更为林业安全生产筑牢了防线。在长汀县四都镇这个重点林区,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以往的巡护工作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巡查范围有限,还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四都镇片区护林员赖文根表示:“配备无人机后,巡护时间缩短了,范围却扩大了,我们的人身安全也更有保障了。”无人机的应用,实实在在地为林业工作者带来了便利,有效解决了基层护林工作中的安全难题。


如今在长汀县,无人机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巡护工作,在清山造林、森林抚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吊运木材、树苗、有机肥料,喷洒病虫害防治药剂等。


在四都镇同仁村的桥坑山场,长汀县欣旺林业服务公司总经理廖连课现场展示了无人机吊运疫木的操作。在他的操控下,原本需要多人合力搬运的疫木,被无人机轻松吊起,跨越山林,准确运送到指定地点。“由于山地条件限制,一些林区采伐的松枯死木无法用机械转运,无人机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廖连课感叹,科技正深刻改变着林业生产作业模式,释放出强大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