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资源调查领域,传统卫星影像核查与人工现场勘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存在分辨率不足、时效性差、效率较低等问题,成为制约自然资源管理的瓶颈。
大疆机场无人值守设备具备全时全域自动化监测能力,通过无人机高精度、高频次、高时效的数据采集,让自然资源要素常态化管理得以实现。
近年来,多地自然资源部门采用大疆机场方案,推动自然资源监管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的智能化升级。以下以唐山、武汉、咸安为例,聚焦大疆机场3在矿山巡查、地灾监测、土地批后监管、耕地保护和国土变更调查五大场景的创新应用。
河北唐山
103台机场覆盖全市矿山
高频次监测盗采易发区
河北唐山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51种矿产,分布于286家固体矿山及10个涉矿县(市)区。为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唐山市构建“人防+机防+物防”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引入103台大疆机场,监测矿区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实现全市286座持证矿山、1062个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及1308个盗采易发区域100%覆盖。
大疆机场3全天候24小时值守矿山,配备的Matrice 4D系列无人机支持智能航线,可快速检测违法闯入矿区的挖掘机、卡车、小汽车及红外异常温度点,实现飞行、检测、提示、记录全自动化作业,精准发现异常行为。
去年11月,无人机巡查时发现破碎锤作业疑似破坏山体,系统立即触发自动报警,通过移动端实时推送线索至责任人员,1小时内完成现场核实与处置。
Matrice 4D无人机具备高精度测绘能力,通过高频次建模作业,司空2平台基于多期实景模型叠加对比,精准识别矿区地表变化,定位盗采区域并自动计算位置、范围、方量等数据,构建不可篡改的实景三维证据链。
2024年9月以来,唐山矿区大疆机场划定巡查航线550条,飞行5.2万架次,巡查点位16万次,建图33万张,构建三维倾斜摄影模型1万余幅,覆盖约4800平方公里,及时查实多个疑似线索。
大疆机场全天候动态监测显著提升矿区监测频次与效率,实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精准处置,助力矿区从“治理”向“智理”升级。自矿山资源综合监管平台部署后,唐山非法采矿问题动态清零,经验获自然资源部及河北省党委政府领导肯定。
湖北武汉
56台机场高频巡查耕地
自动作业实现国土变更举证
2024年,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部署56台大疆机场,覆盖中心城区、开发区等区域,结合“城市智眼”系统,重点赋能耕地保护、国土变更调查等业务。
武汉耕地面积广且分散,侵占行为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发现处置。当地通过大疆机场构建三级智能巡查机制:疑似图斑天天看、毁耕行为周周巡、耕地变化月月比。
• 疑似图斑,高频监测:无人机每日自动执行航线任务,采集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素材,固定证据;
• 毁耕行为,重点防控:无人机每周定向拍摄重点监测区域影像,及时发现并处置毁耕行为;
• 耕地变化,全域掌握:大疆机场每月开展动态监测,基于二三维模型智能提取变化区域,实现耕地变化“一图尽览”。
在国土变更调查中,大疆机场辅助各区开展外业图斑举证工作。“城市智眼”系统从省国土云平台获取年度变更图斑数据,工作人员远程规划航线,无人机自动采集照片并上传至省国土云平台,实现高效、及时的国土变更调查。
湖北咸宁
19台机场快速识别地灾隐患
无人机赋能土地批后监管
2024年,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引入19台大疆机场,结合“国空智眼”平台,实现数据采集从传统人工到无人化自动更新及全流程数据自动处理的转变,推动自然资源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大疆机场3对重点区域开展高频次、多角度巡查,获取隐患点全景影像及二三维数据,记录地形地貌、裂缝分布等特征,通过模型对比分析坡度、高差等参数,精准识别滑坡、泥石流风险区域。
相关数据实时共享至基层治理终端,一线人员可快速确认处置,“可视化采集-智能分析-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模式显著提升地灾防治精准性与响应速度
在土地批后监管中,咸安区利用19台大疆机场对全区批后土地开展高精度监测,工作人员将无人机采集的精细化三维数据与规划图纸比对,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土地及时动工开发,避免闲置和低效利用。
目前,大疆机场已实现131个批后土地全面监测,对36个已开工用地项目全天监测,24个完工项目自动化竣工测量,为国土空间精细化管理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在自然资源场景部署大疆机场系列产品,累计数量超600套。大疆机场通过单次飞行覆盖大片区域缩短核查周期,凭借高清影像和三维建模提供精准执法依据。
其高效、精准、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正革新自然资源调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管新体系,推动自然资源管理迈入数智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