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无人机“黑飞”可能最高面临10年刑期!这些红线千万别碰

在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航拍美景、测绘作业、农业植保……无人机凭借其灵活便捷的特性,走入了大众视野,成为不少人的“心头好” 。然而,你知道吗?如果操作不当,随意“放飞自我”,一次看似平常的无人机飞行,可能让你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甚至最高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什么是无人机“黑飞”?


简单来说,“黑飞”就是未经相关部门批准、未按规定程序申请飞行空域和航线,擅自操控无人机进行飞行活动。无论是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军事禁区、人口密集区域,还是禁飞区内,没有合法手续就起飞无人机,都属于“黑飞”行为。


“黑飞”的危害有多大?


1. 威胁航空安全:机场附近“黑飞”,无人机可能与飞机发生碰撞,或干扰飞机导航、通信设备,导致航班延误、紧急迫降,甚至引发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2. 侵犯隐私:在居民区、学校等场所“黑飞”,无人机可能会窥探他人隐私,给居民带来困扰和不安。


3. 危害公共安全:失控的无人机坠落,可能砸伤行人、车辆;在敏感区域“黑飞”,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隐患。



“黑飞”面临怎样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黑飞”行为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处罚:


• 行政处罚:情节较轻的,可能面临罚款、暂扣或吊销无人机操作执照等处罚;


• 刑事处罚:如果“黑飞”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法律条款如下: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故意使用无人机实施“黑飞”,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黑飞”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后果,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扰乱公共秩序罪:如果“黑飞”行为扰乱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秩序,或者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秩序,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二百九十一条,面临相应刑罚。


IMG_1136 2.jpg


如何合法合规飞行无人机?


1. 实名登记:购买无人机后,需登录“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进行实名登记,获得唯一的登记号,并粘贴在无人机上。


2. 考取CAAC无人机执照:根据无人机的类型、重量及飞行活动的复杂程度,考取相应的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如视距内驾驶员、超视距驾驶员执照。


3. 申请空域:飞行前,通过相关平台(如U-Cloud、eVTOL等)查询禁飞区、限飞区,并提前向空管部门、公安部门申请飞行空域和飞行计划,获得批准后再飞行 。


4. 遵守规则:飞行时,严格遵守“飞行高度不超过120米、远离人群密集区域、避免在夜间飞行”等规定,时刻保持无人机在视线范围内,确保飞行安全。


2025627


无人机虽小,责任重大!合法合规飞行,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和社会秩序负责。下次放飞无人机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别让一次疏忽,换来十年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