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无人机治理城市扬尘问题

10米、50米、100米、150米……最近,在梁祝街的一侧,随着螺旋桨的嗡嗡声,无人机逐渐上升,区生态环境分局的执法人员操纵无人机巡逻周边的建筑工地。无人机在空中旋转巡视,监视设备清晰显示工地全貌,裸土复盖、材料堆积等情况一览无遗。

IMG_0624.JPG

这是我区为赢得蓝天保卫战而追加的智慧治尘新工具。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传统的扬尘巡查模式主要依靠碎片化的人力操作,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尤其是一些工地环境复杂,经常有遗漏的死角。

去年,区生态环境分局首次将无人机应用于灰尘管理。无人机小巧灵活,最高飞行高度500米,具有时效性强、机动性好、巡逻范围广等优点,不受空间和地形条件的制约,可以在现场获得第一手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执法终端,执法人员可以在手机画面上实时观看航空照片画面,迅速、准确、有效地对黄土露出区域、建设现场、拆除后露出区域、道路施工等进行空中巡逻。现在,如果无人机飞到空中,监视点半径3公里以内的有关风险就会一览无遗。

IMG_0641.JPG

如果无人机是扬尘管理的调查尖兵,粒子状激光雷达和大气热点网格监视设备就是指挥总部。我们在城市内设置了粒子水平雷达和粒子垂直雷达。据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介绍,粒子状物质垂直雷达主要是监测外来输入性污染的影响状况,粒子状物质水平雷达源。颗粒水平雷达24小时监测半径5km范围内的大气溶胶变化状况和污染网格式分布信息,实时发现辐射区域内的颗粒浓度高的区域,立即报告,为无人机开展污染源巡逻提供依据。

在主要城市范围内,该局还建设了16个大气热点网格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百官、曹娥两条街的PM2.5和PM10浓度,实现无人连续自动监测,全面提高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能力和水平。高空监视+无人机巡逻+监视执法,今年以来,区生态环境分局累计发行了27份问题发票和巡逻例报,发现、整改、销售问题的危险性为143处。

WechatIMG2419.png

在区生态环境分局24小时、360度无死角扬尘监督模式下,上虞区大气环境质量显着提高。2021年1~4月,上虞区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全市排名第一,比上年同期下降3.4%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全市排名第一,比上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下一步,区生态环境分局利用科技千里眼正确管理灰尘,加大重点区域关系问题巡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危险发现机制,实现重点区域建筑工地、拆迁工程、市政道路、水利工程、旧区改造工程等灰尘预防管理8个100%。